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 青春在高原,无悔守边疆

2024-11-01 09:30 阅读量:5k+

华人号:中华儿女

这个国庆假期,雪域高原之上,西藏铁路网各条线路依旧繁忙。

青藏集团公司拉萨基础设施段工务维修技术中心在岗嘎站开展更换钢轨作业

回望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创造了线路最长、海拔最高、速度最快、环境最恶劣等多项“世界第一”,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成为连接西藏与内地的“生命线”,极大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铸就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18年来,雪域高原的铁路线从青藏铁路扩展为拉日铁路、拉林铁路,铁路线渐次成网,青藏铁路精神也在工作实践中具象化。对于青藏铁路检修岗位的青年张鑫、谭靖、张延林来说,青藏铁路精神是日复一日做好设备、线路的维护、检修、保养,确保铁路安全运行的万无一失;对于拉日铁路的藏族动车司机次仁来说,是安全驾驶列车,助力家乡发展;对于旅客服务岗位的王佳、王磊来说,是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让旅客出行平安、旅途舒心……在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青藏集团公司”),还有近1.8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铁路团员青年,同他们一样终日在高寒缺氧、艰苦孤寂的环境中挑战极限、超越极限,在边疆建设、民族团结、区域经济发展中贡献力量,在日益发展、提质增效的铁路工作中探索创新,在每一项看似平凡、琐碎,甚至枯燥,却不可或缺的任务中,贡献中国铁路服务国家战略、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力量。

张鑫:保障列车安全的“幕后医生”

因为好奇和向往,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张鑫,考入青藏集团公司,成为一名铁路人。

张鑫在检修设备

张鑫的家乡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并没有铁路,直到大学二年级时到甘肃天水走亲戚,他才第一次坐火车,“那时已经有网络购票了”。列车上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新奇,从此立志去铁路工作。毕业时张鑫报考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因为专业不符未能成功。2020年他看到青藏集团公司社会招聘,毅然辞了一份不错的制造业企业工作,通过招考入职铁路。

两个月入路培训后,张鑫被分配到西宁车辆段设备车间当了一名机修钳工。设备车间主要负责西宁、格尔木、拉萨三地900余台设备日常维修与检修工作,“大部分同事的工作是检修火车,而我们的工作却几乎不与火车接触,而是负责检修大家作业时所使用的设备”。梦想好像成真,却好像又没有。如愿成为一名铁路人,却在距离火车很远的岗位上。当被问到是否有过后悔或失望,他说:“从没有。”在他看来,能够在铁路系统工作,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2021年9月,张鑫可以独立完成检修任务了。因为爱钻研、技术好,他迅速脱颖而出,时常将自己总结的经验在班组会上进行分享。半年后,张鑫当上了小组长,组里四五个人,他是最年轻的一个。从一个人走得很快,到带着一支队伍走得更远,张鑫向老师傅们请教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带头干好日常工作。每逢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一次,张鑫在下班路上看到单位水管主管道爆裂的消息,立刻在工作群里喊了一嗓子“我回去”,调头就往回走。到达现场,映入眼帘的是高达四米的水柱不断喷涌。“我们二话不说,赶紧投入抢修。”张鑫最先下井,在湿滑的井底摸到水管总阀,关闭后抢修。两个小时后,水管修好,天已经黑透了。9月的西宁,夜晚气温仅有几度,湿透的工服粘在身上,彻骨寒凉。

让张鑫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一次带队到海拔2800米的格尔木进行吸污装置抢修。在西宁车辆段设备车间,160台吸污设备的检修工作是绝对的硬骨头。为保护沿途的高原环境,青藏铁路大多数旅客列车采用真空集便器,要靠吸污装置将过往列车集纳的粪水吸出,再集中排放到相应的污物井中,确保列车清洁运行。由于高铁运行时间安排,吸污装置的检修工作往往在凌晨进行。“作业环境空间狭小,有时会弄脏衣服。”那次他带着一行6人,奔赴格尔木,对埋装在地面下的22个单元井逐一开盖检查维修。高海拔、低气温,让工作变得难上加难,张鑫和同事们顾不上扑面而来的味道,和随时可能溅到身上的污物,在每个天窗时间争分夺秒。“早点修好,列车就能早点在这里吸污,旅客出行体验更好一些。”张鑫说。

这,也是张鑫从入路第一天起的心愿。

上班四年多了,其实他心中还有一个愿望,“有时间休个长假,自己作为旅客,坐上自己检修的设备维护的火车去拉萨,感受火车在高原上飞驰的速度,亲眼看看雪域的壮美。”

谭靖:万无一失保供高原列车用电

湖南小伙子谭靖,在青藏集团公司西宁车辆段格尔木客车运用车间担当发电车乘务员已有三年多了。2020年,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谭靖,通过校招来到青藏集团公司。第一次上高原,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空气干燥,起初每天晚上入睡困难,甚至有些脱发。适应了之后,谭靖觉得,在高原工作也不错。

谭靖进行列车检查

谭靖的第一个岗位是客车检车员,一年后通过考试成为发电车乘务员。说是乘务员,他却不面对乘客,工作对象是发电车里成排的机组设备。在青藏铁路线上,发电车乘务员是一个要求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岗位。每次出乘,两名乘务员要在仅有几平方米的车厢里工作将近十天,同时每隔一小时巡查、通报一次设备运行状况。因为用柴油发电机发电,这里充满噪音、油味、油污、高温,与窗外的高原景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且,在格拉段,风沙也是发电车的一大“敌人”,大风一刮,设备的缝隙里填满了细沙。发电车每天入库后,他们还需要对发电车进行整备,每趟车需要清洗空滤28个,冷却塔防尘网28片,“工作一天下来,工作服上沾满了油污,怎么都洗不干净。”但谭靖乐此不疲,没觉得乏味,“毕竟这里是整列火车的用电保障。旅客车厢里的空调、制氧机、电暖气,这些必备设施的用电全靠发电车提供。尤其制氧机,供电绝对不能出问题。”

初上岗,谭靖花了很多时间熟悉电路图。一有空就拿着图纸在发电车里逐一对照学习,以便快、准、稳地处理各类突发状况。一次,一台柴油发电机在列车行驶途中突然停机,虽然还有另外一台正常运转,但谭靖和同事还是立刻投入故障排查,最终发现是“角落”里的一个保险丝烧断了。“这样的小概率事件,确实要对设备很熟悉才能快速查出、处理。”

由于业务技能强,2023年,谭靖几经过关斩将,入围了全铁路车辆系统发电乘务员技能大赛。虽然全力准备,但因为各方条件所限,他最终成绩很一般。谭靖坦言心有遗憾,却没有抱怨,也没有调岗到低海拔地区的想法。

“在高原久了,便热爱这里。”眼下,谭靖更为关注的是,随着高原电气化列车的普及,发电车乘务员的岗位终将成为回忆,留在铁路大发展的历史深处。到那时,他将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张延林:十年唐古拉,坚守“天路”情

海拔5072米的青藏铁路唐古拉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格尔木工务段唐古拉线路车间唐古拉线路工区副工长、青藏集团公司优秀班组长张延林的岗位,就在这里。

张延林检查钢轨状况

十年前,24岁的张延林听说“山上”缺人,主动报名申请到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差、线路灾害险情最多、维护难度最大的唐古拉线路车间。“老师傅们劝我不要去,方方面面都说到了,可我还是想着,上面缺人,去试试看。”这一试,就是10年。如今,他已是格尔木工务段在唐古拉地区工作年限最长的职工之一。

最初上到海拔5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张延林同样面临诸多不适——流鼻血、整夜失眠。走快一点就大口大口喘气,脚下像踩了棉花一样绵软无力,但即便如此,大家还是要抬着几十斤重的捣固机爬上路基作业。天窗时,风从四面八方呼啸而来,裹着沙砾打到脸上如同刀割。他也切身感受到了老师傅们说的“荒凉”。无人区广袤无垠,没有树,只有荒漠和雪山,间或野生动物跑来,又匆匆而去。第一个月,张延林有点心生退意,想着“干满这个月,下去轮休后就不再上来了”,可是回到格尔木休假结束,他又没有丝毫犹豫地踏上了去唐古拉的路。

唐古拉线路工区担负着青藏铁路海拔最高的55公里冻土线路和唐古拉、唐古拉北两个站场的11组道岔的维修任务。恶劣的自然条件对铁轨侵蚀严重,养护任务很重。“最频繁出现的问题就是路基下沉。”这个问题在夏季出现得更为频繁,每到夏天,张延林经常早上8点出门,深夜才回到宿舍。

在这里,时常刮起八九级大风。风速过大时,通过列车要限速,张延林和同事还要上车添乘,检查沿途线路安全。一次暴雨期间,张延林带队巡查线路,看到唐古拉北站外一座桥梁下,河水上涨迅速,如不及时处理将造成路基安全隐患。“我们赶紧上报,而后立即处理。”

也有突发状况,一天凌晨两三点,他接到通知,附近有地震发生,立即组织人员徒步巡线。“我们在检查线路设备的同时,一定要对道床边坡、桥路结合部以及桥梁走行板进行仔细检查。”张延林说。类似突发情况时常会有,有时因为暴雨,要巡查路基;有时因为暴雪,要清理道岔……不论怎样,深夜里电话响一定是有紧急任务,大家都是一跃而起去接,而后迅速组织出发。

十年坚守,风雪磨砺,张延林对工区负责的线路了如指掌。即便休假期间,他也时刻关注工区的天气,遇到极端天气,马上联系山上值班的同事,叮嘱认真查看重点点位。让他高兴的是,十年间,作业设备、工区条件都在不断变好,有些设备从柴油发电机的变成了液压的,“用起来更轻松了”;工区每月要对管内线路和重点区段进行一次全覆盖检查,将动静态数据纳入大数据库中,以确保冻土线路始终处于可控范围之内,“铁轨病害减少了”;最高兴的是年轻人多了,大家来自天南海北,怀着共同的心愿坚守高原之巅。

今年十一假期的第一天,张延林休假结束重返岗位,为即将开始的秋季线路设备检查整治做准备。“青藏铁路格拉段已经到了风雪季,暴风雪随时会来,作业环境更艰苦,困难也更多,但越是在困难条件下,越要保证检修标准,确保每一列火车安全通过唐古拉,是我们的天职。”十年来,高标准、“零误差”是他不变的理念。

次仁:驾驶“复兴号”动车到家乡

今年8月16日早上8时10分,C885次动车组列车缓缓驶出拉萨站,开往日喀则,拉日铁路在这一刻迎来了通车十周年纪念日。从2014年拉日铁路开通到如今“复兴号”动车运行,铁路不仅让当地人民生活更美好,也为高原经济注入活力,成为幸福的直接载体。

次仁(左)教徒弟进行实践教学

能够加倍感受到这种幸福的,或许是这趟动车组列车的藏族司机、青藏集团公司格尔木机务段运用一车间机车乘务员次仁。他的家乡,就在日喀则。

次仁小时候,西藏没有通火车,“父辈们出行靠走路,而后搭长途汽车,从日喀则到拉萨需要一整天。”当地的很多人,在通火车前一辈子没有出过日喀则。上大学时,拉日铁路开通,起初是高原动车组,从日喀则到拉萨两三个小时,但已经足够让人惊喜,“到铁路工作”悄然成为次仁的梦想。

2017年,次仁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他放弃当公务员的机会,选择成为一名铁路人。他至今记得,报到的时间是9月16日。新员工培训后,次仁作为学员,跟着师父上路了。每次坐在副司机位置上看师父驾驶内燃机车游刃有余,次仁都在心里暗自使劲:“我也要早日成为一名火车司机。”

他憋着一股劲学。对于一名专业零基础的藏族铁路新人而言,“背规”是一大难关,次仁还记得,身边的汉族同事都比他理解得好、背得快。“没有捷径,就是下苦功夫。有时要背到凌晨三四点,一点一点记,记不住就写下来,再理解消化。”次仁的决心,师父看在眼里。每次出乘,他都边开车边给次仁讲各种信号的意义、突发情况的处置经验。次仁说,自己拿着小本,一边听师父讲,一边把不会的写到本子上,回到宿舍里对照书本继续学。

第一次考内燃机车驾驶证,次仁从百余名入选者中脱颖而出,一举考中。

2020年7月,次仁第一次正式独立驾驶火车,拉的是整列油罐车。次年6月,拉日铁路开通运行动车组,彻底改变了西藏西南部地区单一依靠公路运输的局面。“动车组列车不仅是先进的铁路运输工具,更是推动家乡经济腾飞的强大引擎”,这成为激励次仁钻研精进的一大动力。他又一鼓作气“两连跳”,再次“从零开始”学理论,先后考取动力集中型内燃动车组驾驶证和动力集中型电力动车组驾驶证,成为集齐“三证大车”的火车司机,也是第二位藏族动车司机。

2022年11月10日,次仁担当拉日铁路“复兴号”高原动车组司机。第一次开“复兴号”动车到日喀则的前一晚,他特意给父母打电话,让他们到火车站“亲眼看看儿子开火车回家乡了”。结果第二天傍晚,列车满载旅客抵达日喀则,次仁却没有看到父母的身影,“原来他们根本不相信我能当上动车司机,更不相信我能开着动车回家乡。”

如今,“梦”不仅早已成真,而且成为寻常。次仁的父母和许多当地人一样,多次搭乘“复兴号”动车往返拉日两地,“现在早上出发,中午就能在拉萨吃午饭了。”次仁说。每次他拉着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总是满怀喜悦。他也亲眼目睹日喀则站附近的占堆村,从贫困偏僻的小村子,成为如今经济繁荣的新乡镇。

没有什么能比投身家乡建设、亲历家乡发展,更让人欣喜而充满前行的动力了。次仁在工作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2023年10月,他参加青藏集团公司第三届职业技能竞赛动力集中动车组司机工种第五名,被授予“青藏集团公司技术能手”“青藏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截至今年8月,他已安全行驶959趟,安全走行超过16万公里。

王佳:“95后”车站值班员,成长在边疆

我们在“酒泉发射场”看“神舟号”升空
我们在“挑战者深渊”看“蛟龙号”入海
我们在“西藏桃花源”看“复兴号”驶来
我们便是新时代青年
青春不会永远年轻
但是会永远热泪盈眶

王佳(右一)作工作布置

这是青藏集团公司拉萨车站林芝车间米林站车站值班员兼团支部书记王佳,在《青藏铁路文艺》上发表的诗作《直到理想之花开遍神州大地》。“西藏桃花源”林芝,是他入路后工作的第一站。

2021年,拉林铁路开通,内蒙古乌兰浩特小伙子王佳跨越3000多公里,从家乡来到西藏林芝,成为第一批加入拉林铁路工作的异地青年。如何在这条万众瞩目的铁路线上做好现代旅客运输服务工作,成为他和同龄的小伙伴面临的一道难题。

向老师傅多次取经后,王佳从理论入手,每天学习《车站行车工作细则》《车站行车作业人身安全规定》等书籍,并通过小班制积分竞赛和双创杯“网络答题竞赛”夯实理论基础。经过一年努力,他开始在各项业务比赛中崭露头角。“与其他岗位不同,客运岗位的知识有很多在现场实践后才能掌握。”每个工作日,王佳都会一早到站内逐一检查设备设施,大到扶梯,小到闸机显示屏都不放过,“这些都是旅客必须用到的设施,一定要检查仔细,不能出故障。”

在工作中,他发现很多藏族旅客,因为汉语水平有限,遇到困难时不知如何寻求帮助。王佳就一边利用业余时间跟藏族同事学藏语,一边在工作中留心观察藏族旅客的情况,一旦发现他们需要帮助就主动上前询问,主动提供帮助。“有几次,我主动帮旅客核对车票信息,发现他们买错了票,赶紧帮他们改签或做相应的处理。后来我们总结,哪怕只是给他们核对一下车票信息、协助他们取一张车票这样的小事,都可能帮到他们。每个角落都要照顾到,不能有丝毫大意。”工作第一年,王佳在林芝站,此后调任米林站。这两个站面积都不太大,但每次值班他的走路步数都超过2万步。

今年,王佳成为拉萨车站最年轻的车站值班员。目前,他还兼任车站团支部书记,如何带动小伙伴一起做好边疆地区的铁路客运服务工作,是他着重思考的。“因为支部团员工作地点比较分散,我们会定期开展线上学习,大家分享日常工作经验,也会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向大家求助。”去年暑运,客流量持续上升,王佳组织青年突击队,主动担当,冲在一线。他还利用自己休假的时间,走访支部团员所在的每个车站,倾听青年心声和诉求,把团组织的温暖带到青年身边。

工作之余,王佳喜爱写作。他把工作中的所见所感写入文中,多次在路内外宣传平台发表。他说,拉林铁路开通运营以来,自己从最初略显生疏的见习职工,到现在成为处理工作游刃有余的客运值班员,他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也感受到铁路为边疆带来的变化,讲好高原故事、边疆故事、民族团结故事,也是自己作为铁路人的责任。

王磊:雪域“天路”守护旅客出行平安

采访青藏集团公司西宁客运段城际车队林芝一组列车长王磊时,他即将出乘。每次出乘15天,每天在拉萨、林芝之间一个来回,这条运营长度435.48千米的铁路线,三年多时间里他已往返了几百次。因为乘务时间长、休息时间短,很多人不愿意走这条线,王磊却很珍视它。“拉林铁路是在建川藏铁路、待建滇藏铁路的共同路段,是进藏铁路的重要构成段,我们要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帮助铁路运输品质提档升级。”

王磊在列车上工作

以身作则,是王磊的工作作风。在高海拔地区的列车上当列车长,遇到旅客突发疾病的几率比平原地区大得多,懂得急救知识、能够应急救助,是王磊给自己规定的必修课。2021年,一对从平原到西藏来旅游的老夫妇,在拉萨开往林芝的车上突发状况,“老爷爷开车没多久就觉得不舒服,而后下肢无法动弹。”王磊当即在车上广播寻医,但没找到医务工作者。他赶紧找来氧气,旅客吸氧后感觉有所缓解,但下肢仍旧无法自主行动。“我们初步判断是由于高原反应引发的血栓,于是立即联系中途站,帮助老人联系救护车,在最近的停靠站把老人送下车,紧急送到当地医院进行救治。”

事后,通过回访,王磊得知,因为救治及时,老人已无大碍。这件事让王磊真正体会到多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在他的带动下,班组全员掌握急救知识,能够独立处理旅客突发情况,几年下来在多个紧急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

来自甘肃武威的王磊,2015年12月以“劳务派遣工”身份到西宁客运段工作。在这里,他找到职业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于是在心中为自己树立目标:努力早日转为正式职工。“第一个障碍是不好意思开口跟旅客交流”,是老师傅们的帮助让他突破难关。四年日积月累、刻苦打磨,2019年5月,王磊考取了列车值班员一职,并担任列车长;2020年通过劳务工转正考试,成为一名正式职工。

自己实现了蜕变,王磊也像当年师傅们帮助自己一样,支持更多年轻人努力实现梦想。业务学习时,他毫无保留传授经验;工作实践中遇到问题,他手把手教年轻列车员处理、解决。在王磊的带动下,班组年轻人专业学习积极性高涨起来,这两年已有四名“劳务派遣工”通过考试,转为正式职工。

采访结束,王磊便开启为期15天的值乘工作。十一假期,他将在保障旅客平安、舒适出行中度过。高原工作将满十年,他早已习惯这样的节奏,他曾对班组列车员说:“拉林铁路是雪域高原上一道靓丽风景,我们要将敏锐感知、用心用情的服务理念融入客运服务工作,让旅客在高原之上切实感受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踏实与温暖。”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 青春在高原,无悔守边疆》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阿根廷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中国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